AI是什么?或許可以簡單翻譯為人工智能。但這4個字卻包含了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多個類別。人工智能自誕生以來,被賦予了人類對于未來的多種遐想。如今,人工智能也成為了汽車領域炙手可熱的詞匯。站在人工智能的風口上,汽車成為人工智能應用最為豐富、深刻的場景之一。當人工智能在汽車場景中得以運用,它將重新定義汽車駕駛以及上下游的諸多環節。汽車行業的新時代也因此開啟,AI將為汽車未來賦能。
AI重新定義駕駛
“未來的汽車將會是四個輪子架一個AI智慧電腦的形式,車也可以成為移動辦公室和移動娛樂場所。”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地平線創始人余凱在今年10月舉辦的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上講道。
正如余凱所言,未來的汽車絕不僅僅是汽車,人們不再需要為汽車駕駛所累,自動駕駛也將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不可逆的趨勢。
包括汽車制造商、互聯網巨頭在內的產業鏈各方紛紛入局,從技術研發到商業化落地,步伐前所未有的快速。
國外方面,特斯拉推出ROADSTER、Model S 和 Model X 等多款具備自動駕駛L2級別的轎車,車輛具備半自動駕駛能力;AI芯片巨頭英偉達2017年底推出面向自動駕駛應用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Drive PX Pegasus,該平臺能夠賦予車輛半自動駕駛能力;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將于今年年底推出商業化無人駕駛網約車業務。
在國內方面,汽車企業也開始爭先在這一領域布局。今年9月,北汽首款AI智能汽車紳寶智行正式上市,北汽也借此開啟智能化轉型道路;10月31日,長安汽車發布首款搭載騰訊車聯生態系統的車型CS35 PLUS,將AI與智能打造成為核心賣點;11月1日,東風風神發布其人工智能車機系統WindLink3.0,該系統由東風風神、百度、博泰三方共同開發等等。
傳統產業全面升級
除了自動駕駛的應用外,在汽車產業的上下游,也有著對于人工智能的使用。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工廠。在汽車生產制造和物流方面,人工智能有著天然的優勢。以往汽車制造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經過智能化改造后的生產線幾乎可以實現全自動化。新京報記者此前在北京奔馳制造工廠參觀時發現,車間內幾乎實現無人化生產,只有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檢修操作,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一位在主機廠從事工業4.0開發的工程師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目前,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對生產設備上的各個傳感器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監控,發現異常的同時判斷出解決方案,極大程度節省時間。
另據介紹,目前的人工智能已經應用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對于常出現的設備故障和經常使用的配件等等,都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幫助實現更高效的生產。在實現個性化需求上,人工智能也有著更高的應用。利用這一技術,工廠可以實現根據訂單量和訂單車型進行排產,同時根據產量預測市場消費需求,減少庫存。
人工智能對汽車行業來說還有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影響,那就是城市交通。英偉達創建了一個用于建造智慧城市的人工智能平臺Metropolis。這個平臺能夠接入城市的攝像頭并且使用智能視頻分析技術來管理交通,讓司機能夠更有效地找到停車場,并且還能夠減少交通污染。
英偉達方面稱,這個技術可以計算行人流量,并且基于這個數據來調整交通信號燈,從而減少街上的堵車現象。Metropolis能夠配合交通攝像頭來改善事故上報與處理速度,并且對道路的路況進行分析,提高道路維護的效率。智能交通也成為包括百度在內的多家公司未來深耕和發揮的重點領域。
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已經滲透至汽車生產和使用的各個環節。正如北京大學企業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潘玉明在今年8月舉辦的中國汽車發展趨勢論壇上所說,人工智能是國際上整個汽車行業的大趨勢所在。